走进中文课堂|多元教学,激发表达与理解的力量

在哈罗北京,我们始终秉持启发式教学理念:教育不在于灌输,而在于激发。好的教育如春风化雨,指引学生的方向却不过度牵引,激发潜力而不压制天性,启发思考但不直接给出答案。
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,我们的中文课程不断焕发活力,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为孩子们点燃探索之光。
拓展表达,深化思维
中文课程的全学段实践
在哈罗北京,小学阶段的中文课程围绕语言建构、思维提升与文化体验展开教学,配合“长城阅读计划”,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。在各年级的项目式学习中,学生不仅写作表达,更通过动手实践与文化体验,拓展语言学习的广度与温度。
进入到中学阶段,中文学习更注重批判性思维与表达。六年级学生围绕四大名著展开专题阅读与人物海报创作;七年级通过“爱国诗歌选集”深化情感理解与文学表达;八年级开展“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”项目,走出课堂,观察语言;九年级则挑战新闻写作与排版设计,建立媒体素养;十年级更在多媒体项目中探索古典文本的现代转化,从AI封面设计到视频创作,展示跨平台的表达能力与创造力。

从学术学习到实践运用,哈罗北京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搭建真实、有意义的表达平台,让语言成为连接思维与世界的桥梁。通过参与各类高水平赛事,学生不仅在实践中锤炼语言能力,更在辩论与写作中展现了独立思考与文化自信。
比如,今年共有22名学生参与“纵横杯”国际学校中文辩论赛,斩获佳绩。其中9人获评“最佳辩手”,一个组别闯入全国四强。此外,多名学生在华声杯中文写作与辩论比赛中获得肯定。这些成绩既体现学生的语言能力,也彰显出中文课程所培养的思辨力、沟通力与文化自信。




趣味教学 × 自信成长
用快乐奠定语言基石
哈罗北京非母语中文课程自开设以来,持续深耕语言教育与文化浸润的双重路径,现已发展成为体系完整、特色鲜明、成果卓著的重要课程板块。我们坚信: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快乐是最深的记忆。
比如在低年级阶段,课程设计融入大量游戏化教学,如汉字卡牌、角色扮演、拼音接龙等,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。而在高年级,学生们则通过项目式学习深化语言应用:
二年级孩子们通过趣味游戏深入认识汉字,并亲手制作“汉字小百科”;三年级同学结合词语学习,自创“景点推荐手册”,用中文生动介绍名胜古迹;四年级学生创作童话、体验古法造纸,从文化实践中拓展语言表达;五年级学生则以诗歌和绘本创作表达内心世界,形成独特的中文表达风格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在2024–2025学年,非母语学生青年汉语考试再次实现100%通过率。成绩背后,是孩子们持续努力的回报,也是教师团队因材施教、以生为本的成果。






舞台上的中文奇迹
《小蝌蚪找妈妈》的美丽绽放
本学年,哈罗北京非母语中文课程的年度结业演出——经典童话剧《小蝌蚪找妈妈》再次惊艳呈现。孩子们用中文深情讲述这一中国传统故事,表演中融入绕口令、童谣、古诗和歌曲,语言与情感交相辉映,赢得了家长和师生的一致好评。
Tomas G 家长分享
我们深感荣幸,能够再次观看孩子们的中文演出。他的中文从几乎零基础成长为能在舞台上自信表达,这样的蜕变超出我们的想象。感谢王老师以及中文教学团队,是他们唤醒了孩子对语言的热爱。
Liam M 家长分享
我和家人看到孩子在台上用中文朗诵、表演、歌唱,都非常激动。他从最开始一句中文都不会,到现在能在表演中传递情感,是巨大的进步。
Susan W 老师分享
这场演出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阶段性成果,更是一场全人教育理念的深度实践。孩子们在排练中学会了坚持,在表演中收获了信心。他们用中文讲故事、唱童谣、念古诗,展现的不仅是语言能力,更是文化理解与自我表达的能力。
舞台是孩子们练习中文的延伸空间,也是他们建立表达自信的最佳场域。《小蝌蚪找妈妈》不只是一次演出,它见证了孩子们从“敢说”到“能说”,再到“会演”的飞跃。






无论是掌握汉字,还是讲述故事;无论是表演童话,还是辩论现实,中文课程的目标从来不仅是语言本身,更是通过语言构建理解世界、表达自我、连接他人的能力。
未来,哈罗北京将继续以“喻而不牵,强而不抑,开而不达”的理念为根本,探索中文教学的更多可能,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中文之美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。